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是指起源于中樞神經系統內的組織或結構的一組良惡性疾病,而腦膜瘤是一種起源于蛛網膜細胞的腫瘤,在所有顱內腫瘤中,其發病率僅次于神經上皮腫瘤居于第二位。本期,我們將根據《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umor Di-agnostics》一書章節內容的編譯,對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和腦膜瘤診斷免疫組化指標進行梳理和介紹。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免疫組化概述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類型繁雜、分化不一,診斷中常用免疫組化指標有GFAP、MAP2、NeuN、Olig-2、NF、Syn、廣譜CK、Ki-67。表1. ?星形細胞腫瘤免疫組化

(點擊可查看大圖)
備注:
主要見于上皮樣型膠質母細胞瘤。

(點擊可查看大圖)
表3. 脈絡叢腫瘤及松果體區腫瘤免疫組化

(點擊可查看大圖)
表4. 神經元腫瘤及混合性神經元-膠質腫瘤免疫組化

(點擊可查看大圖)
表5. 胚胎性腫瘤免疫組化

(點擊可查看大圖)
陽性表達模式:細胞質
推薦陽性質控組織:腦組織
神經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一種III型中間絲蛋白,主要表達于星形膠質細胞和室管膜細胞在內的神經膠質;因此這一指標是腫瘤性神經膠質細胞、具有神經膠質分化腫瘤的標記,神經鞘瘤及神經母細胞瘤中也可有較低水平表達。臨床實踐中,GFAP是腦部原發腫瘤和轉移性腫瘤鑒別的重要標記。不過該指標在施萬細胞、副神經節細胞、腸神經膠質細胞(enteric glial cell)、肝臟Kupffer細胞、骨細胞、軟骨細胞、肌上皮細胞也有較低水平表達,因此陽性表達還可見于非膠質性腫瘤,如肌上皮瘤、不同類型涎腺腫瘤中的肌上皮成分、骨肉瘤、軟骨肉瘤、血管肉瘤。微管相關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是微管相關蛋白家族五個成員之一。該蛋白是一種神經元特異性細胞骨架蛋白,具有a、b、c三種異構體,表達于神經元和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MAP2標記的是神經元細胞胞體的胞質成分和基底處的樹狀突,被認為是神經元分化的早期標志。臨床實踐工作中,MAP2用作神經元分化的標記,陽性著色可見于神經膠質腫瘤、髓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肺部神經內分泌腫瘤、部分惡性黑色素瘤、某些癌(主要是甲狀腺癌和前列腺癌)。
神經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ar Antigen,NeuN)又稱為FOX-3蛋白,是一種低分子量的蛋白,位于中樞神經系統、外周神經系統大部分神經元細胞以及這類細胞來源腫瘤的胞核和胞質,因此NeuN是中樞神經細胞瘤、神經節膠質細胞瘤的標記。中樞神經系統的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髓母細胞瘤中大部分也為NeuN陽性。星形細胞腫瘤、少突膠質細胞腫瘤中NeuN陽性的比例不足5%。
少突膠質細胞系轉錄因子2(Oligodendrocyte Lineag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o-2)是一種與神經外胚層祖細胞調節、少突膠質細胞和單核神經元發育有關的轉錄因子。正常情況下,Oligo-2強陽性表達于少突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瘤;包括膠質母細胞瘤在內的其他膠質瘤中也可見弱至中等程度陽性。還有報道稱Oligo-2表達可見于神經內分泌癌、少部分中樞神經細胞瘤和幕上室管膜瘤。
腦膜腫瘤診斷常用免疫組化
腦膜腫瘤診斷常用免疫組化指標有S100、D2-40、Nestin、claudin-1、廣譜CK、EMA、CEA、Vimentin、Ki-67。
表6. 腦膜瘤免疫組化

(點擊可查看大圖)
備注:
是分泌性腦膜瘤的特征;
是纖維型腦膜瘤的特征。
腦膜腫瘤的特征是EMA、廣譜CK、S100的共表達。其他標記如D2-40主要用于侵襲性腫瘤類型的診斷,如非典型腦膜瘤、間變性腦膜瘤。Ki-67增殖指數的評估對于腫瘤分級的判定非常關鍵。CEA表達是分泌型腦膜瘤中假砂粒體的特征。
圖1. 間變性腦膜瘤中,D2-40呈強陽性表達。

圖2. 分泌性腦膜瘤中,CEA陽性的假砂粒體。
邁邁推薦:“診斷級抗體的研發非一日之功,需經過高通量篩選和多維度的評估等多重考驗,本期邁邁推薦以下抗體,助您輕松做診斷!”
抗體名稱 | 克隆號 | 陽性對照 | 細胞定位 |
GFAP*
| MX047 | 腦膠質瘤、闌尾
| 胞質 |
NeuN
| A60 | 膠質瘤
| 胞核 |
Oligo-2 | EP112 | 膠質瘤
| 胞核 |
更多信息,請詳詢:800-8581156或400-889-9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