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腺癌的罕見類型
發布時間:2022-10-21 15:06:53
食管癌中最常見的病理類型是鱗狀細胞癌,腺癌相對少見,約占食管癌的5%-10%。腺癌多數發生在Barrett食管的基礎上,形態學上與胃腸道腺癌相似,癌旁有時可見Barrett食管伴異形增生的病變。此外還有些罕見類型的腺癌,茲綜合文獻報道,簡述如下。
腺樣囊性癌往往發生于食管遠端,似無性別優勢。其特點是腫瘤上皮島形成良好的規則腺體(篩狀模式)并包含粘蛋白。其形態特征與腮腺的腺樣囊性癌相似,不再贅述。一般認為腺樣囊性癌起源于黏膜下導管或腺體,但也有不少病例癌組織與鱗狀上皮的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相關,或直接延續,這表明至少有一些腫瘤源于鱗狀上皮,可能是鱗癌的變種或化生所致。一些黏膜下腺體起源的早期腺癌可能伴有原位鱗狀癌,因此起源問題尚有爭議。腺樣囊性癌的預后并不比普通鱗癌或基底樣鱗狀細胞癌差。?黏液表皮樣癌被認為起源于食道腺體,常與腺鱗癌混淆。典型的黏液表皮樣癌中一些區域明顯呈鱗狀分化(表皮樣癌),但含有腺體成分和黏液分泌。腺體成分有時表現為形態良好的腺體,但也可見異形細胞群,細胞內黏蛋白可在pH 2.5的PAS染色和阿爾新藍(Alcian blue)染色或黏液卡紅染色中顯示。腫瘤中可見鱗狀細胞和黏液分泌細胞的親密混合,但在腺鱗狀癌中,則沒有這兩種成分的親密混合,這一特征可作為鑒別參考。
這種極其罕見的唾液腺型腫瘤偶可見于食管,典型表現包括腺樣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樣癌。與唾液腺腫瘤不同的是,這些腫瘤和其他食管癌一樣具有侵襲性,并且能迅速致死。它們可能起源于食管黏膜下腺體,主要是根據其在黏膜下的位置或有完整的鱗狀上皮覆蓋。發生在黏膜下腺的原位腺癌較易識別,而浸潤性腺癌則較難確定其是否來自黏膜下腺體。
胃黏膜異位在尸檢或內窺鏡檢查中比較常見。大多數患者無癥狀,但一些患者主訴吞咽困難,食管外表現如聲音嘶啞和咳嗽。該處黏膜很少發生潰瘍、狹窄或食管氣管瘺。潰瘍可能源于消化性潰瘍,位于異位黏膜的遠端。異位胃黏膜腺癌被認為是上食管腺癌的來源。其病理表現與一般腺癌并無明顯差異,但癌旁有異位胃黏膜是確診的重要依據。這種通過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的惡性轉化可能發生在較大范圍的異位,但非常罕見。據報道,這種腺癌中CK7和CK20的腸上皮化生均呈免疫反應,這也是Barrett食管黏膜的常見模式。
以上前三種腺癌均可視為食管的涎腺型腺癌。第四種為胃黏膜異位基礎上異形增生所致。判斷腺癌源自Barrett食管、黏膜下涎腺樣腺體抑或異位胃黏膜,關鍵是充分取材,發現其原發病變或早期病變,如Barrett食管的黏膜或異位胃黏膜的異形增生,黏膜下腺體的早期癌變表現等。
本文來源:華夏病理網